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院刊 | ​俞莉娜、熊天翼、李路珂、杨林中:高平市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结构形制研究

俞莉娜、熊天翼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4-02-05

本文对山西高平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的结构形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形制特征排比,作者推断该墓年代在金代大定至明昌时期,并认为以其为代表的晋城地区金墓,体现出了仿木构形制与技术沿交通线传播的历史进程。通过实测尺度分析,确认墓主室平面、立面采用整尺设计,后室、侧室平面以条砖尺寸为模数性基准。墓室仿木斗栱用预制模件装配而成,主室斗栱表现出明显模拟木构斗栱“材分制”的做法。

高平市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结构形制研究



俞莉娜 熊天翼 李路珂 杨林中 


高平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康乐街西北汤王头村古村门西北,坐标为北纬35°46'56.5",东经112°54'33.0"。此墓原位于一村民宅院内,高平锦华街开通后,原村民院落搬迁,墓葬于原地保留并建造简易水泥保护棚〔图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对该墓进行勘察,并发表勘察简报《山西高平汤王头村金代墓葬》(以下称“简报”)。

〔图一〕 墓葬位置及俯瞰照片
1. 墓葬位置图  2. 航拍图

课题组于2018和2020年两次对该墓展开勘察工作。在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测绘的基础上,课题组着重记录了该墓砖砌结构做法、仿木结构营建信息,并利用微距摄影、色彩数据采集等手段记录墓葬装饰颜料、彩饰纹样信息。本文拟在“简报”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勘察测绘结果,就该墓的形制、年代、结构设计等问题作专题讨论。

一 墓葬结构形制与年代判定

(一) 墓葬结构形制

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为仿木构多室墓,现仅存墓室部分,墓道及墓门设施不存。墓室主体结构由长方形青砖砌筑,中心为方形主室一座,主室西、北、东三侧各做出侧室一座〔图二〕。“简报”中已对墓葬基本形制及装饰信息进行梳理,本文着重关注该墓所见砖雕形制及构造特征,将“简报”未详细涉及的墓葬结构形制梳理如下。

〔图二〕 墓葬测绘图

1. 平面图  2. I-I剖面图  3. II-II剖面图

主墓室为方形,边长1.589米,四面形制相同,各壁自壁柱以下高1.375米,合条砖25层。壁面主体以长方形条砖错缝平砌,四壁壁面中部均为券门,南壁连通室外,北、西、东三壁分别连通后室与东西侧室。券门宽0.637米,高1.054米,周围用立砌的方式砌出两侧槫柱与上方门额,槫柱底部用两侧条砖平砌门砧。槫柱与门额外侧用立砌的方式砌出门框,以形成版门的式样。门两侧壁面中部砌出假窗各一,除北壁为四斜毬纹窗格外,东、西、南三壁均为直棱窗形式。窗格为整砖立砌而成,四周斫出难子。难子周围用条砖1层砌出槫柱与额,其外砌出边桯,斫出混线。

主室四角作方形壁柱,高2层砖。柱间做出阑额,柱顶为普拍枋,各高1层砖。普拍枋上方为仿木构斗栱层,每壁中部出补间铺作2朵,四角各出转角铺作1朵。补间铺作为四铺作单昂形式,扶壁为泥道单栱承枋,泥道枋上影作泥道慢栱,作鸳鸯交手。昂面为琴面形式,耍头为蚂蚱头。昂上出横向令栱承替木,令栱长于泥道栱。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形制相同,仅出跳方向不出昂而出华栱。除北壁补间铺作保存完整以外,其余三壁补间铺作昂头均被截断。斗栱上承通替木高条砖1层,其上承橑檐枋,同为1层砖高。橑檐枋上作出仿木构檐椽一重,椽子断面为圆形,每边布置8根。椽子上承屋檐,为仰覆板瓦形式〔图三〕。

〔图三〕 主室北壁斗栱

后室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2.350米,南北深1.776米。东西壁上靠南壁位置各开拱券顶小龛一个,深1.250米,宽0.640米。地面后部砌棺床,宽1.136米,高0.160米,合条砖3层。后室各壁自壁柱以下距离地面高1.330米,合砖20层。四壁刷饰白灰,其上施壁画装饰。后室四角及壁面中部做出方形壁柱,高2层砖。柱间做出阑额,柱顶为普拍枋,各高条砖1层。普拍枋上方为仿木构斗栱层,南北壁中部出铺作2朵,东西壁出1朵,位于壁面中部壁柱柱头,四角各出转角铺作1朵。斗栱为把头绞项造,耍头形制同主室,但南壁补间使用直截耍头。斗栱顶部承条砖一层,似为通替木,其上再出2层条砖为橑檐枋,斗栱上方未作出仿木构屋檐〔图四〕。

〔图四〕 后室正壁

西侧室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2.054米,东西宽1.388米,墓顶用条砖17层叠涩做穹窿顶〔图五〕。东侧室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976米,东西宽1.388米,形制与西侧室相同。墓壁与墓顶连接处之东北角近年遭人为破坏。

〔图五〕 西侧室正壁

(二) 墓葬年代判定与仿木构形制分析

高平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未出土纪年材料,年代不能遽断。晋东南宋金仿木构墓葬从整体演变过程来看,可分为北宋哲宗以前的发展雏形期(960-1079)、北宋哲宗至金世宗大定前期的发展变化期(1079-1175)、以及金大定后期至金末的形制固定期(1175-1234)三个阶段。“简报”中指出“该墓的形制与长治市故漳大定二十九年金代墓葬和长治安昌村明昌六年金墓相似,三者前室平面均为方形,壁面布局为‘一门二窗’”,判定墓葬年代为“金代中期”。

晋东南宋金仿木构砖室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该地区宋金墓葬以多室墓为主,多为主室连接后室与侧室的组合,部分墓葬在主室四周开出多个壁龛以存放尸骨。在北宋晚期以前,主室平面以长方形为主,哲宗以后以方形为主流,由于主室壁面需开设连接侧室与后室的入口,晋东南宋金墓葬的主室空间内无法辟出完整壁面用于砖雕壁画装饰,则主室壁面多以一门二窗为主流装饰题材,门窗以外的空隙部分填充侍奉、花鸟、伎乐等题材图像。到了金代,则出现了在主室壁面斗栱层下周圈绘制图像装饰带的做法,题材以孝行为主。高平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形制符合晋东南地区北宋晚期以后的主流形制,但该墓仅在主室、后室内正壁、东西室正壁进行壁画及彩画装饰,其余壁面装饰并未完成,这致使我们无法完整知悉该墓壁面装饰的原初设计形式。

除壁面装饰及其组合形式外,仿木构形制及技法也是判定中原北方宋金装饰墓年代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仿木构斗栱、门窗、屋檐的形制及技法特征为依据,通过对比本地区所发现的宋金纪年墓葬,尝试对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作更精确的年代判定[表一]。

[表一:1] 晋东南地区仿木构大木作形制排比表

[表一:2] 仿木构小木作、 屋檐、 构造形制排比表

通过形制排比可知,从时间上看,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所见令栱长于泥道栱、蚂蚱头形耍头、扶壁隐刻慢栱等形制特点的年代上限为北宋宣和时期,且流行于金代。补间铺作两朵则是金大定时期以后的主流做法。而《营造法式》型琴面昂仅见于纪年北宋宣和五年(1123)的壶关下好牢宋墓。汤王头墓门窗形制、屋檐形制则符合该地区宋金墓葬中的主流做法,无明显时代性特征。在纪年墓葬中,仿木斗栱高度采用模件砖制作的现象仅见于壶关下好牢宋墓和晋城郝匠村墓。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汤王头村墓与地域相近的金大定十五年(1175)的晋城郝匠村墓无论在墓室布局、壁面装饰还是仿木构表现方面均近似。因而本文推断汤王头村墓的年代应当在金大定至明昌年间,与“简报”推断年代接近。

从空间上看,晋东南古代物质文化呈现出区域内统一的面貌。区域内宋金装饰墓在空间塑造、丧葬习俗及壁画装饰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呈现相同的发展演变趋势,但若仔细辨别各小区域的仿木构表现,可发现晋城地区与长治地区的墓葬仍存在细节上的差异。截至目前,晋城地区公布的宋金仿木构砖室墓有晋城郝匠村1号墓(现藏山西博物院)、晋城郝匠村2号墓(现藏晋城市博物馆)、晋城南社村墓、晋城阳城电厂墓和高平汤王头村墓,五座墓葬的年代均在金代中后期。如[表一]所示,补间铺作2朵、令栱长于泥道栱、壁面使用格子门等仿木构形制是长治、晋城地区共通的做法,而晋城五座墓葬呈现的《营造法式》型琴面昂、泥道重栱、交互斗与散斗体量接近等形制则不见于长治金代墓葬中,而这些恰恰是同期地面木构斗栱的主流做法。另外,晋城金代墓葬的仿木结构更全面地使用了模件砖,如长治地区金墓中的斗类构件多为条砖拼合后加工而成,而晋城金墓中斗类构件均为单独模件砖制成。又如跳头横栱的表现方式,长治地区金墓的扶壁位置多依斗栱出跳做出叠涩,使得跳头横栱仍能依附于壁面,因而扶壁栱多为单栱形式。而晋城地区金墓的斗栱泥道多为垂直平砌,跳头横栱制成独立模件,形成跳头横栱脱离壁面的视觉效果。若再考虑到斗类构件比例、栱壁卷杀的表现差异,可发现晋城地区金墓的仿木斗栱更接近于地面木构斗栱,整体模仿程度更高。

另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晋城五座金墓的仿木表现与北宋壶关下好牢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营造法式》型琴面昂、齐心斗大于散斗、扶壁隐刻慢栱、蚂蚱头等仿木形制,以及斗栱全面模件化、跳头横栱立体表现等制作技法,整体表现出高度的仿木意识。因晋城地区未发现北宋晚期墓葬,无法判断这类墓葬仿木表现是否在北宋晚期的晋城地区已经出现。而从长治、长子等周边地区的金代墓葬来看,这类具有极高仿木意识的营建技术并未在金代上党地区延续。

若将视角扩大到邻近的河南北部地区,可发现虽在墓葬平面、壁面装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焦作地区金墓的仿木构表现与晋城地区类似。如焦作电厂金墓与修武大位金墓所见《营造法式》型琴面昂、令栱长于泥道栱等形制和模件砖的普遍使用,与上述晋城地区的几例金墓相似。焦作地区北宋墓葬中的仿木表现尚显稚嫩,至金代中期则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众所周知,连通焦作、晋城与长治的太行陉是古代太行山西侧的南北干道之一。晋城金代墓葬同时体现出与焦作、长治地区金代墓葬的一致性,又具有自身特点,可知古代墓葬营建技术之流变应与交通路线的延伸有一定关联。由此本文推测,这类拟似程度高的仿木斗栱工艺或发端于北宋晚期的上党地区,后沿交通路线向南传播,金代中期则流行于泽州(今晋城)、孟州(今焦作)地区〔图六〕。

〔图六〕 晋城、 长治、 焦作地区宋金墓葬实例

1. 壶关下好牢北宋墓  2. 长治安昌金墓 

3. 晋城南社村金墓 4. 高平汤王头金墓  

5. 焦作北宋冀闰墓 6. 修武大位金墓

二 墓葬结构设计与营建工艺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基本设计技术主要有整数尺设计、模数设计和比例控制三类。目前对古代砖石建筑的设计方法暂无系统性研究,在对汤王头墓进行结构设计分析时,我们首先假设整数尺设计法在砖石建筑中同样存在。此外,古代砖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由条砖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垒砌而成,则条砖的长、宽、厚尺寸也应当是控制建筑尺度的模数性基准。有鉴于此,本文从整数尺、条砖尺寸模数、比例关系三个方面尝试讨论高平汤王头村墓的尺度设计方法。

(一)墓葬结构尺度设计

墓室整体结构以长方形条砖砌筑而成。条砖尺寸为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下称“I类条砖”),在前室普拍枋、后室栱眼壁等局部位置使用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的条砖(下称“II类条砖”)。后室棺床部分铺砌30厘米边长的方形地砖。

从平面尺度来看,汤王头村墓主室平面边长1.589米,因晋东南地区金代木构建筑营造尺长在31.4至32厘米之间,若主室边长约合整数尺5尺,则此墓营造尺长为31.7厘米,符合该地区金代营造尺长的规律。主室地面至普拍枋上皮高1.584米,也约合5尺,与主室边长尺寸相同,构成1:1的立面关系。主室地面至墓顶高2.540米,约合8尺。主室通向后室及侧室的门洞宽度与过道长度均为64厘米,又两块条砖平砌而成。后室面阔2.350米,合8块方砖边长,两耳室面阔合2块条砖长度,进深合4块条砖长度。后室高度与主室相当,也约为8尺高。而东西侧室面阔、进深并非整尺,面阔方向墙体为7块条砖平砌而成,而进深方向墙体为5块条砖平砌而成,高度也不成整尺。由此推测墓葬的设计顺序为:首先,确定主室为边长5尺的方形平面,再确定主室普拍枋以下高度也为5尺、主室墓顶高度为8尺,再于普拍枋之上布置斗栱层与屋檐层。其次,确定主室与后室及侧室连接的甬道长宽均为2砖长,后室及侧室的平面尺寸均按照砖块数量来确定,不再以整尺设计,后室高度则保持与主室同高〔图七〕。

〔图七〕 汤王头墓整体设计示意图

在主室平面中使用整数尺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是使用整尺边长便于在施工时确定墓穴位置、墓圹大小及墓葬朝向,另一方面则是因主室壁面为甬道入口及其他装饰所打破,无法实现壁面条砖的连续铺砌,设计为整尺边长反而有利于壁面各类装饰元件的布置。

(二)墓葬斗栱设计

宋金时期,地面木构建筑斗栱的设计是设计过程最为复杂的部分,以“材分制”为代表的模数设计也始于斗栱的构件尺寸。而在仿木构墓葬中,匠人通过拼接、模制、削切等手段加工砖材以模拟木构斗栱。因此若要讨论砖制仿木构斗栱的设计方法,则需综合考虑砖材本身的“标准砖模数”与木构斗栱的“材分模数”。

主室斗栱中,栱构件高6.5厘米,昂、耍头及令栱厚度为4.4厘米,而立面各跳间距为3.3-3.4厘米。则若以木构斗栱“材分制”的思路来看,材高与材厚、栔高大致形成6:4:3的简练比例关系,而1.1厘米或为斗栱设计的隐藏基准模数(以下设为n)。若将斗栱内构件尺寸与基准模数对比,发现泥道栱单侧构件长为11厘米,合10n,令栱单侧构件长为12.9厘米,约合13n。昂及耍头构件总长为16.8厘米,约合16n。栌斗高8.8厘米,约合8n。替木与普拍枋高4.5厘米,约合4n。也见有与条砖尺寸相符的构件尺寸,如橑檐枋高6厘米,与I类条砖厚度一致,除栌斗外的斗类构件高5厘米,与II类条砖厚度一致〔图八〕。

〔图八〕 主室补间斗栱测绘图

从构件比例来看,主室斗栱令栱长30.3厘米,泥道栱长26.5厘米,其比例与《营造法式》规定两者72:62的比例接近。交互斗宽7.4厘米、齐心斗宽6.8厘米、散斗宽6厘米,也与《营造法式》所规定交互斗宽18分、齐心斗宽16分、散斗宽14分的比例关系接近。而材高与材厚的2:1比例虽与《营造法式》中的规定有异,但已有意识地区别栔高与材高。这类比例控制是提高砖制斗栱模拟相似程度的重要设计元素[表二] 。

[表二:1] 主室斗类构件数据表 (单位:毫米)


[表二:2] 主室栱类构件数据表 (单位:毫米)

[表二:3] 主室昂、 角华栱、 耍头构件数据表 (单位:毫米)

后室斗栱整体尺度大于主室。泥道栱高8.8厘米,耍头厚5.2厘米,材高与材厚约为5:3的比例关系,而栔高3.2厘米,与主室相近。散斗与齐心斗高为5厘米,与主室相同,也恰合II型条砖厚度。经计算,后室斗栱不见有模数尺寸的使用,但仍可见构件尺寸的比例控制。如齐心斗与散斗宽度比值与主室大致相似,而栌斗宽度则约合耍头厚度的3倍,这与主室栌斗的情况也大致相似〔图九〕[表三]。

〔图九〕 后室斗栱测绘

[表三:1] 后室斗类构件数据表 (单位:毫米)


[表三:2] 后室泥道栱、 耍头构件数据表 (单位:毫米)


(三)墓葬仿木斗栱工艺

主室、后室内利用砖材做出仿木构斗栱、屋檐、门窗等构件,加工方式有普通条砖加工、模件砖加工两种方式。利用普通条砖砌筑的仿木构构件有阑额、普拍枋、替木、橑檐枋、泥道枋等,这些构件大多采用平砖顺砌之砌法,一部分依构件形状进行简要削切加工。采用模件制作的构件有斗、栱、昂、耍头,以及屋檐椽瓦、假窗等。通过对墓室仿木结构本体、砖缝痕迹及墓内散落砖块构件的观察,可还原出墓葬仿木构斗栱各类模件的形状与节点交接处理方式[表四]。

[表四] 仿木构斗栱分件示意图

在主室四铺作单昂斗栱中,斗栱模件依斗栱立面中线左右区分。跳头部分的斗栱构件后部均与墓室壁面连接,在尽可能模仿木构斗栱形态的同时,也保证了砖制斗栱的稳定性。

后室的斗栱模件与主室存在若干相异之处。如后室泥道栱与紧邻的栱眼壁部分为一整组的立砌砖块,栱眼壁则由两侧与泥道栱连接的模件及中间立砌的条砖组合而成,而主室栱眼壁为三层条砖平砌〔图十〕。后室不做出跳斗栱,且斗栱间距大于主室,栱眼壁形状较主室扁长,当是两者模件使用方式存在差异所致。而这一模件使用方式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上文所示斗栱模数设计的差异,体现出仿木构营建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图十〕 主室与后室斗栱与栱眼壁砖块分割图

1. 主室  2. 后室

通过观察地面散落构件,发现后室散斗表面留有十字刻划痕迹。其纵向刻划为斗面中心线,横向刻划应为斗耳与斗平的分界线。可知散斗模件是预制烧成,在斗面刻划标识方便现场装配时与其他模件进行拼合〔图十一〕。此外,通过现场观察以及尺寸对比,发现如主室、后室散斗、齐心斗、交互斗高5厘米,主室屋檐檐椽与檐瓦模件高度也均为5厘米,与I类条砖厚度一致。而泥道栱、令栱的模件长度也均未超过条砖尺寸。则可知斗栱的一部分模件应是在条砖基础上加工而成,加工时应是先在条砖砖坯上削切出模件形状后入窑烧制,实际装配时再进行局部磨削加工。


〔图十一〕 散斗加工痕迹

1. 后室墓壁散斗  2. 后室散落散斗构件

三 结语

本文对高平汤王头砖雕壁画墓结构形制与彩绘装饰进行分析,得出两点主要认识:其一,通过仿木构形制排比,本文认为该墓年代应在金代大定至明昌年间。以该墓为代表的泽州(晋城)地区金墓体现出了墓葬仿木结构形制及其建造技术沿太行山西侧交通线自北向南传播的历史进程。其二,该墓主室平面、立面采用整尺设计,后室、侧室平面以条砖尺寸为模数性基准。墓室仿木斗栱用预制模件装配而成,主室斗栱表现出明显模拟木构斗栱“材分制”的做法,后室则因模件制作方式不同而与主室斗栱尺寸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条砖尺寸对于斗栱模件的取值也存在控制性作用。

高平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在砖作营建方面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如整数尺和条砖尺寸的结合使用、对木构的高度模仿、预制模件的灵活使用,都是墓葬装饰技术发展到程式化的表现,可知到了金代中期该地区墓葬营建应已实现成熟的设计营建模式,砖制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此外,“简报”中已指出该墓壁画彩饰部分并未全部完成。具体来看,主室的完成度最高,已对壁面门窗、斗栱、屋檐、墓顶都做了彩饰处理;其次为后室,已完成了斗栱、正壁和部分墓顶的彩饰工作。而东西室仅完成了正壁的壁画装饰,其余部分多留为白灰墙面,多见朱红色绘制的彩饰参考线。再结合主室、后室、侧室在设计方式上之差异来看,该墓在设计、施工及装銮过程中,体现了主室优先、次为后室、再次为东西侧室的主次关系。

要之,分析高平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的结构形制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晋东南地区金代墓葬的结构设计、营建工序及过程等问题打开了新的窗口。本文所采用的勘察分析方法有助于深入剖析古代仿木构装饰墓的设计、建造过程,对这类墓葬未来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单位:俞莉娜,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熊天翼、李路珂(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杨林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盛 洁)

本文完整注释信息请检阅纸本期刊正文。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俞莉娜、熊天翼、李路珂、杨林中:《高平市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结构形制研究》,原文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1期。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

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

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

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链接:

https://ggbw.cbpt.cnki.net/EditorCN/Index.aspx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故宫院刊 | ​俞莉娜、熊天翼、李路珂、杨林中:高平市汤王头村砖雕壁画墓结构形制研究

俞莉娜、熊天翼等 故宫博物院院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